52读书

繁体版 简体版
52读书 > 宰辅 > 第四十三章 你们在哪?

第四十三章 你们在哪?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没抓到赵铮和符璃,刘钧颇为遗憾,不过注意力也转到了战事上。李筠的表现却让他很是失望,到今日还犹犹豫豫,瞻前顾后,这怎么能行?

刘钧本来的一腔热血,也逐渐降温,对前景也不如最初那么看好。不过派兵支援李筠这事,他还是打算做。

毕竟是难得的机会,有人在前面为前锋,自己在后面支持,趁势追击,以较小的代价南征,兴许有机会重新入主汴梁。不得不说,此事有着莫大的**,刘钧念念不忘也在情理之中。

但是他的宰相赵华却再次劝阻,希望刘钧不要蹚浑水,出兵协助李筠,为北汉带来无谓的牺牲。

“为何?赵卿为何笃定此战一无胜算?”刘钧有些不甘心,好不容易等汴梁改朝换代,机会难得。倘若赵匡胤坐稳了江山,凭借北汉一隅之地,想要夺回天下可就难了。

赵华痛心疾首道:“南下太行,进攻怀州、孟州,据虎牢而守洛阳,这是最正确的策略。倘若我北汉大军南下,臣绝对如此建议,如此或可据守半壁江山,与赵匡胤东向而争天下。听说闾丘仲卿也有如此意义,却被李筠否决了,昭义军再无胜算可能,陛下何必让我北汉儿郎无辜牺牲呢?”

“这……”

“你确信?舍此一途,再无他法?”刘钧似乎有些不太相信。

“基本没有起色了,当年先帝南下征讨柴荣,也走的这条路,这才激战高平,有了巴公原上的战斗。只可惜天时于我军不利,以至于功亏一篑。”赵华道:“而今李筠放弃此法,虽然据守泽州,却没什么进去,终究是坐以待毙。”

“是这样……”

以父亲刘崇的旧事举例子,刘钧开始回过味来,情况确实没有想象的好。先是被小和尚耍的团团转,现在有不听从正确建议,李筠这样刚愎糊涂之人,怕是真的难成大事啊!

不知不觉间,刘钧开始不怎么抱希望,继而开始打退堂鼓。只是已经和李筠盟誓,还封了一个西平王,要是就这么灰溜溜地撤退了,岂非是背信弃义?单是这一件事,倒不怕李筠不满,怕是得有损北汉的名誉,以后再有人想要投靠,也会掂量掂量的。

办法总是有的,刘钧思来想去,与几位臣子商议许久,想出个办法来。一万援军打折,现在派三五千人助战,而且都是老弱残兵,即便是站厮杀声,对北汉也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损害,即便是全军覆没,也就那么大点事情。

先这样吧,如果李筠有能耐,战局发展更为顺利,再增派援军,抑或是左手渔翁之利,都是挺好的。

等北汉援军到了潞州,李筠顿时气不打一处来,一群老弱残兵,战斗力低下,如何能成大事?这就是北汉所谓的精锐?人数也骤然减少了一半,态度和做法简直是天差地别啊!

李筠大怒,可人家北汉应对有方,说什么府州刺史折德扆率军进攻北汉腹地,需要派兵回援助云云。暂时不能派遣更多的兵马支持,不过宣徽使卢赞留下襄赞军务,帮助潞州。

混蛋,李筠破口大骂,不派兵还想要指手画脚,什么玩意?故而也不理会监军卢赞。也没有听从闾丘仲卿的建议,面对不断何合围的宋军,

命儿子李守节守卫潞州城,自己亲率三万大军驻防泽州,想要与赵匡胤一绝死战。

……

消息传来时,赵匡胤已经到了黄河边上。李筠没有进入太行山,最担心的事情并未发生。只要暴露在外,哪怕泽州城池高大,也同样有办法尽快攻克。

只此,胜利的太平已经倾斜向宋朝一方,赵匡胤喜不自胜。尤其是听说了这一切局面是赵铮阴差阳错间造就的,至少都是他起的头,算是意外收获吧。

对此,赵匡胤十分满意,甚至还有些许激动。可楚昭辅传回来消息,说赵铮和符璃在巴公镇消失了,有可能被北汉人俘获。

消息不确定,北汉和潞州方面没有公布相关消息,也没有听到相关传言,这算是好事吧,至少目前没有坏消息!

赵匡胤指挥完军事部署之后,抬头遥看北方,不免忧心忡忡,你们到底在哪呢?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