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读书

繁体版 简体版
52读书 > 宰辅 > 第十一章 小和尚下山买新衣

第十一章 小和尚下山买新衣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还不错,赵铮对于这样的安排十分满意!

多少算是有点原始资本吧,赵匡胤那边没动静,混古代官场可能没机会了。那咱做点小生意,做个富商豪绅总可以吧!

转眼到了二月十五,赵铮在寺中憋闷了很久,实在有些压抑,想要出寺走走。

理由嘛,明天就要还俗了,总不能再穿僧袍,总得买几身俗家的衣裳。

殿前司的便衣将士并未阻拦,赵匡胤并未限制赵铮的自由,出门完全可以。

不过赵铮心里有数,肯定会有尾巴跟着的,反正又不做什么亏心事,无所谓了!

吃过早食,日上三竿的时候,雾气已经散开。

正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季节,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,暖洋洋的很舒服。

赵铮伸了个懒腰,揣着几吊钱走出了定力院。

一边走,嘴边还哼着:小和尚下山买新衣,老和尚很爽快……

春风吹拂下,汴河两岸的柳枝已有新绿,伸出院墙的红杏已经含苞待放。

在赵匡胤的严格约束下,陈桥兵变并未血流成河,前后就死了那么为数不多的几个人。汴梁百姓的生活并未受到影响,街市依旧繁华,叫卖声此起彼伏,走在路上虽不至于摩肩接踵,却也是熙熙攘攘。

第一次见识大宋的繁华,赵铮和头一遭进城的土包子没什么区别,看什么都觉得新鲜。

若非一身僧衣,怕是会多有鄙视。对待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和尚,善良的汴梁百姓很友善。

只是如此一来,倒也少了许多乐趣。经过包子铺,看到新鲜出笼的笋肉包子,赵铮垂涎三尺。虽然和后世的包子还有很大差距,但里面新鲜的竹笋拌上肉馅,味道应该不错。

可惜递上几文钱后,换来的永远只能是素菜包子。赵铮只能叹息一声,吐槽几句可恶的清规戒律。

路过迎春院门口时,浓妆艳抹的姐儿瞧见清秀俊俏的小和尚,总不免要说上几句荤话,调/戏几句。赵铮只能满头黑线,避而远之,等过了明天,再这般搔首弄姿,爷定要将你整治的服服帖帖。

呸!真是太没志气了,花街柳巷里的庸脂俗粉怎么能瞧得上?哪能这么自甘堕落,最起码也得是行首(花魁)级的红颜祸水才行……

直到进入一家成衣铺子,赵铮才放下心中的怨念,挑选了几套衣裳。这个时代的衣服少不了宽袍大袖,材质主要以麻布为主。没办法,在崇尚节俭的开国初年,能穿得起丝绸的人不多,赵铮暂时也没达到那个级别。

等有钱了还是找人量身订做比较好,赵铮只好勉强选了几套便离开。俗家的衣装是有了,但头发却让人苦恼。

这年头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,男人也是要留长发的。或许宽袍大袖加上长发美髯,才算是儒雅吧!否则即便是高冠博带,一顶圆溜溜的光头也会显得极不协调。

可是想要长发及腰,没个一两年根本不行,赵铮不由皱眉,也不知大宋有没有卖假发的?

算了,一张英俊帅气的脸,加上文雅潇洒的气质,应该可以弥补发式上的不足,不影响迷倒万千少女的整体形象!

赵铮笑了笑,见太阳已经偏西,便想着也该回去了。和尚逛街,看起来多少有些怪怪的,待明日之后,再来畅游汴梁繁华,若是能携带一二美人同行,就更为完美了!

不想刚一出门,平静的大街上陡生变化。几匹快马护送着一辆马车飞驰而来,路人纷纷躲避,却有一个小孩慌乱中与父母走散,吓傻在路中间。

很俗套的剧情真实上演了,按照剧本,必有一个身手敏健的义士出手救人。这一次,赵铮充当了这个角色。

赵铮抱着孩子站定之后,马车已经消失在长街尽头。

“什么人?竟然如此嚣张?”

“仿佛是昭义军节度使的公子!”

“是吗……”

毫无疑问,路边社是这个年代最方便的信息来源。

昭义军节度使何许人也?赵铮不知道,想来肯定是个纨绔子弟。

赵铮也不多理会,将孩子交给其父母,心安理得地接受了感谢与喝彩之后,转身离去。

回去好好睡一觉,等着明天的好日子!

ps:这一章是个转折过度,一直写的不满意,删改了很多次,更新迟了,抱歉!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